钮雕艺术漫谈
一、印纽简介与简史
印钮,又称“印鼻”,印章顶端的带孔雕饰。钮孔用以穿绶带佩印于身上。
许慎《说文解字》说:“纽,印鼻也。”最初印纽的形式非常简略,有的只在各种形状的印顶穿个圆洞。以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利用印纽的不同兽形来显示职位官阶,以别尊卑。
吴昌硕的《西冷印社记》说:“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于秦,盛于汉。”
篆刻家邓散木曾言:“印之有纽,犹器之有盖,碑之有额,浮屠之有尖,亭榭楼台屋宇之有顶脊鸱甍也,制虽不同,其所以装整修饰而适于用则一。”其形制虽相异,但其装饰作用则是同出一辙。
战国古玺,多是鼻纽、亭纽。秦汉以来,又出现了瓦纽、台纽(有一、二、三台)、坛纽、覆斗纽、桥纽、直纽、环纽、提梁纽以及用龟、驼、龙、凤、虎、螭等兽类形象制作的纽。
图片
↑龙凤对
秦汉六朝以来,官印多用纽制。有螭、龟、天禄、辟邪、虎、狮、象、驼、豸、羊、兔、凫、蟾、蛇等。
先秦时官印印钮有鼻钮、台钮等。汉代以螭、龟、驼、马等不同钮来区分帝王百官之等级别。无论是篆刻艺术还是印钮艺术(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汉钮汉印)至今尚被人们推崇,并作为学印、学钮的典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也;钮,印鼻也。古人为执政所持便于携带印信,就在玺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绥佩于腰,这就是最早的印钮。到了汉代以后,除了以印章的材质来区分朝廷百官,如玉印、金印,还以印钮上的不同兽形来标志各级官阶。比如在汉代,皇帝皇帝玉玺用虎钮,皇后用金玺蛇钮,诸侯王用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将军用金印龟钮,食禄二千石银印龟钮,千石至二百石以上铜印鼻钮。
图片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印钮艺术没有得到继承与发展,民间虽仍有人在私印上刻线条简洁、造型生动的人物钮、动物钮等,但远不及汉钮精美,所以至今出土,魏晋至元宋没有工艺至高的印钮来供我们后人观赏学习,而到了明末清初,寿山石的发掘,将印钮文化推至高峰。
早先的印章的印钮除了简单的台钮和坛钮之外,通常以动物为题材。 而随着私印的增多以及印材的丰富,印钮的题材也越来越多,从盘螭钮、天禄钮、辟邪钮、虎钮、鱼钮等动物钮,再到人物钮、山水钮……不一而足,但最为古朴也最为常见的仍是寓意吉祥的古兽钮。
以寿山石而言,古兽雕是寿山石雕中的精品,古兽雕的文化底蕴、雕刻技艺乃至艺术价值在寿山石雕中都意义非凡。
二、印纽的种类
印纽的种类,可以分类器具及禽兽虫鱼等若干种。
1、动物纽有古兽纽,如螭、龙、凤、麒麟、辟邪….等,有普通动物,飞禽、走兽、昆虫、鱼介等。2、植物纽有瓜、果、花卉等各式植物。 3、人物纽有仙、佛、历史人物等。混合纽4、此外还有人、动物、植物巧妙混合。5、仿古代器物或古代器物上的花纹刻出的纽,龙蝶纹、饕餮纹、雷纹、云纹等,是博古纽,也叫做称平纽。
6、纯几何体的台纽、二、三层台的就是二、三台纽。
在印身四周雕刻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极薄而富有画意,故名「薄意」,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四面相续、连成一体,成一幅画。
薄意是指印身四周的浮雕,同样具有装饰作用。薄意比刻钮更难,它需要有国画的基础,不仅要运用国画的构图,还要结合印材上的巧色和纹理,才能表现得生动灵活,让人爱悦不舍。 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薄意顾名思义即为极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薄而富有画意,故名。是寿山石印章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不限于印纽位置。由于引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焯焯,备受金石画画家欣赏和推崇。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如此,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
图片
薄意是由“麻花”发展而来的。“麻花”是在印材上用刀尖刻出浅浅的花纹。从“麻花”到浮雕的发展过程中,林清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位有多方面修养的艺人,他将山水的疏朗清雅、花果的反转向背、人物的举止仪态,在简练的线条中表现出来。晚清时代特别盛行薄意,题材也很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故事等皆可入印。
图片
↑动物印纽图片
↑几何体印纽以下为常见的神兽类印纽(以寿山石为例):
①螭(chī )
图片
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一种没有角的龙。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螭首散水”。
②苍龙
图片
即青龙,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灵兽,中国传统文化中四象之一。
③团龙
图片
古代传统寓意纹样。团龙在明清两代是等级最高的装饰图案,只能用于宫廷或皇家园林的建筑装饰,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有攘除灾难、带来吉祥的寓意。
④凤
图片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
⑤鳌(áo)
图片
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⑥玄武
图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传统文化中四象之一。
⑦甪(lù )端
图片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寓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⑧辟邪
图片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
在古时,这种瑞兽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
⑨龙龟
图片
龙龟即“霸下”,龙之九子之一,喜负重,力大无穷,此龙龟刻画精细,石质油润,整体饱满浑厚,不论是造型还是神韵上都独具特色。
古兽钮雕曾有口诀:“啼狮,笑凤,落颏龙。”意思是说,刻古狮要瞪圆眼,咧大嘴,仿佛在啼吼,能表现其威严;刻凤应表现柔和温顺,笑容满面,象征吉祥和美好;刻龙,口要张得大,似乎落了下颏,能表现其张牙舞爪的凶猛。
当今的寿山石把件和纽饰的古兽形态已经融人了文人儒雅的书卷气,不复凶残暴戾。以吉克凶,随着社会文化、风俗的沿袭和变更,先人将瑞兽从庙宇请至屋宅以求福辟邪。瑞兽们盘踞帝王宫殿之上、蹲坐达官宅府之前;更有能工巧匠取玉石、贵木精雕细琢成精致配饰,供随身佩戴纳福驱邪之用。
三、精品印纽赏析
图片
图片
↑人兽题材《胡人驭兽》 陈为新 作 选材寿山灰白芙蓉石,尺寸为3.5×3.5×8.2,作品巧妙利用石材一边的暗灰色,俏雕站立的胡人:阔脸扁平、蛾眉临髭、深目高鼻、椎髻色黑、两条辫发左右上盘。其身背圆笠,双腿呈弓字步,粗壮的双手紧紧牵扯着驯兽长链,大有“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之意味;而狮兽犄角高耸,双眼圆睁,隆鼻宽扩,嘴吐长链,借力就势踏立前驱,与胡人气运连贯;其背脊骨棱节节,四足劲健攀附在印台上。整器人兽雄健,姿态灵巧,动感强烈,神韵盎然,充满了蓬勃的力量。作者采用大写意和强烈的线条感的雕刻技法,从精、气、神三方面很好地体现出人与兽的个体形象以及二者之间驯与服的呼应关系。
图片
↑《九子生辉》九套章 陈为新 作 这套用红、白、黄三色寿山芙蓉石、汶洋石雕刻而成的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或儒雅、或温顺、或威猛、或顽皮,陈为新以自己对九子的理解和石语,将他们完美地立在印章之上。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神韵,与中国书法、绘画、篆刻一样,寿山石雕同样要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神韵,这种神韵是雕刻者自身的思想品格、文化修养、审美眼界和沉稳气质,通过炉火纯青的个性化的雕刻技法达到完美契合后在作品上的一种流露,是一种让观赏者看得到却摸不着的一种气息。
图片
↑《麒麟钮》寿山老岭石(清末民初)林元珠 作
图片
↑《太少狮方章》寿山杜陵石 明末清初
图片
↑《螭虎穿环》昌化晶石 陈为新 作,尺寸 1.7×3.6×8
图片
↑《独占鳌头》昌化晶石 陈为新 作,尺寸:1.7×4×5.5
图片
↑《太狮少狮》寿山芙蓉石 陈为新 作,尺寸 4×4×6.4图片
↑《母子兽方章》寿山石 陈为新 作尺寸:3×3×5.5图片
↑《灵螭戏环》寿山高山晶石 陈为新 作尺寸:2×3.6×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本文链接:http://cuk.rsmeili.com/xinwendongtai/48834.html